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欧洲黑死病怎么结束的(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

时间:2024-09-10 09:16:43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除了连年不断的战争、教会的黑暗统治之外,民众还遭遇了一场横行三百多年、夺走三分之一欧洲人性命的瘟疫——黑死病。



这场瘟疫的大规模爆发其实是种必然,因为当时的欧洲贫穷、肮脏,城市规划混乱,垃圾任意丢弃,饮用水被生活污水污染;民众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许多人常年不洗澡,甚至一辈子就穿同样的几套衣服。

这样的环境势必导致蚊虫老鼠滋生,而黑死病又称为鼠疫,是鼠疫杆菌借老鼠、跳蚤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感染黑死病的患者又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将鼠疫杆菌传染给其他人。染病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两天左右病情加重,然后死去,当时的致死率是100%。

正如意大利文豪薄伽丘在《十日谈》开篇描述的那样: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坟地再也容纳不下了……等坟地全葬满了,只好在周围掘一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后来的尸体几百个几百个葬下去。就像堆积在船舱里的货物一样。”

这场瘟疫最初始于1347年,此后的三百年里不时在欧洲各地肆虐。直到1665年,伦敦爆发了最后一场黑死病瘟疫,城内死亡近10万人。然而随后几年,欧洲的黑死病却悄然消失了。是人们终于找到消灭鼠疫杆菌的妙药了吗?并没有。

此后的研究者们都认为,这场疫情的悄然终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1666年9月2日伦敦那一场连续烧了四天的世纪大火。这是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虽然死伤人数不多,但城市的三分之一被摧毁,包括当时欧洲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圣保罗大教堂。据说这场大火给伦敦造成了大约1000万英镑的经济损失,而当时伦敦市的年收入才12000英镑,所以从理论上讲,这次损失需要800年来弥补。但同时,这场大火也切断了伦敦自1665年以来流行的黑死病瘟疫。1666年大火后,伦敦开始大规模重建,黑死病逐渐销声匿迹,而肆虐欧洲的鼠疫也终于慢慢结束了。

那么,伦敦的这场世纪大火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终结可怖的黑死病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英国历史资料对于这次大火的详细记录:

1666年9月2日凌晨1点,伦敦市布丁巷一家面包房的烤炉里迸出几点火星,而此时,面包房的女仆早已打烊休息,她在离开前并未彻底扑灭炉中的火星。伦敦的天气仍酷热无比,面包房又是木制建筑,就这样,星星之火引起了飞窜的火苗,面包房被引燃了。当火焰肆虐整栋建筑时,面包师一家慌忙从一间卧室的窗户爬到了邻居家的屋顶,而女仆因为不敢爬外墙楼梯,成为此次火灾的第一个遇难者。

17世纪的伦敦,房屋不仅是由木材和稻草搭建,距离也很近;布丁巷附近的仓库还储存了汽油、绳索等易燃物;再加上伦敦那年漫长、干燥的夏季,情况很快开始恶化。

火势开始迅速蔓延。接到报警后,当地巡警试图拆除面包房旁边的建筑以阻止更多房屋被烧毁。但邻居们坚决反对,人们请来市长托马斯·布拉德沃斯爵士解决争端。

布拉德沃斯拒绝拆除房屋,并声称火势很小,“一个女人的小便就能把这火灭了”。然而,市长的决定正是这场臭名昭著的事件的转折点,这场大火即将吞没木制的伦敦。



市长离开后不久,整条街都起火了。在大风的助长下,短短几个小时后,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也被大火席卷。9月3日,大火蔓延到了伦敦市中心。9月4日,整个伦敦市都燃烧起来了,始建于1087年的圣保罗大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教堂顶部甚至被烧融化,许多鸽子因不愿离巢而被烧死。

民众的第一反应不是救火,而是尽快远离这熊熊烈火。情急之下,他们搜集了所有能带的物品逃离了火场。有人冲到了山上,还有人逃到了泰晤士河边,搭船离开。



就在此时,国王查理二世(刚返回伦敦不久,此前为躲避1665年的瘟疫而离开)决定控制火势,准许拆除房屋。

尽管国王计划周密,但火势已经十分猛烈,烧毁了伦敦许多著名建筑。幸运的是,这场大火并未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因为许多人及时逃离了住所。

随着国王灭火计划的实施,官员们都将目光转向了泰晤士河。很多人担心这场大火会越过河流,烧到对岸,进而蔓延至伦敦南部,尤其是大风似乎在将火焰往河对岸吹。幸好,天气突然变得有利,风开始调转方向,使大火往回蔓延,而这片区域已经被烧毁,也没有任何易燃物,就这样,大火最终慢慢熄灭。

这场大火将伦敦市的三分之一夷为平地,包括87座教堂和13200间房屋。还有很多建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死亡人数方面,尽管官方报道仅为6例,但实际数据可能大得多。



不过,在大量房屋被烧毁的同时,藏身其中数量庞大的跳蚤和老鼠也被一并烧死,地窖中的老鼠更是没有藏身之处。所以,这场大火也彻底切断了自1665年以来的伦敦鼠疫问题。自此,伦敦再也没有爆发过黑死病。

伦敦大火无疑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但它也给伦敦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政府很快便开始了重建工作,并委托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建造了伦敦许多著名建筑,包括皇家的肯辛顿宫汉普顿宫、大火纪念柱、皇家交易所格林威治天文台等。



重建后的伦敦更加安全,布局更加科学缜密。街道变宽了,房屋建筑都使用了砖、石材料(不再使用木材),水源供应也更加健康。而且,伦敦还成立了第一支消防队,以应对未来的火灾风险。

从以上材料中不难看出,黑死病正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开始销声匿迹的。跳蚤、老鼠等细菌载体的大批死亡,以及重建后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都使伦敦焕然一新,人们逐渐摆脱了黑死病的阴影。而整个欧洲也开始像伦敦那样,改善曾经肮脏的生活环境,对垃圾、粪便进行集中处理。随着肥皂技术的改进和传播,人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意识地阻断了感染途径。终于,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肆虐欧洲三百年的黑死病在17世纪消失了。

眼下,21世纪的我们正遭受着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虽然有了先进的疫苗和良好的公共卫生设施,但病毒似乎也变得更加狡猾,更难应对。我们不可能重演 “伦敦大火”来阻隔疫情,但或许能从那场大火中窥探到瘟疫消失的真相,没错,关键点还是在于切断病毒的传播。无论是跳蚤老鼠的大批死亡,环境的改善,还是肥皂的推广,最终都达到了一个目的:从源头上、过程中杀死病毒。所以,我们目前的抗疫大方向是正确的,包括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环境大规模消杀,人人做好卫生防护等。不管欧洲人出于什么心态选择防疫“躺平”,我们都要始终坚信,并执行科学的防疫手段,这样才能守住我们脚下这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