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什么是堆栈(堆栈指针的SP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2024-08-07 15:16:36

1、在计算机领域,堆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但是很多人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人也没有明确堆栈其实是两种数据结构。堆栈都是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称为栈顶(top))对数据项进行插入和删除。要点:堆,顺序随意。栈,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
区分队列 先进先出
2、堆栈是一块保存数据的连续内存。 一个名为堆栈指针(SP)的寄存器指向堆栈的顶部。 堆栈的底部在一个固定的地址。 堆栈的大小在运行时由内核动态地调整。 CPU实现指令 PUSH和POP, 向堆栈中添加元素和从中移去元素。 堆栈由逻辑堆栈帧组成。 当调用函数时逻辑堆栈帧被压入栈中, 当函数返回时逻辑 堆栈帧被从栈中弹出。 堆栈帧包括函数的参数, 函数地局部变量, 以及恢复前一个堆栈 帧所需要的数据, 其中包括在函数调用时指令指针(IP)的值。 堆栈既可以向下增长(向内存低地址)也可以向上增长, 这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在我 们的例子中, 堆栈是向下增长的。 这是很多计算机的实现方式, 包括Intel, Motorola, SPARC和MIPS处理器。 堆栈指针(SP)也是依赖于具体实现的。 它可以指向堆栈的最后地址, 或者指向堆栈之后的下一个空闲可用地址。 在我们的讨论当中, SP指向堆栈的最后地址。 除了堆栈指针(SP指向堆栈顶部的的低地址)之外, 为了使用方便还有指向帧内固定 地址的指针叫做帧指针(FP)。 有些文章把它叫做局部基指针(LB-local base pointer)。 从理论上来说, 局部变量可以用SP加偏移量来引用。 然而, 当有字被压栈和出栈后, 这 些偏移量就变了。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编译器能够跟踪栈中的字操作, 由此可以修正偏移 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不能。 而且在所有情况下, 要引入可观的管理开销。 而且在有些 机器上, 比如Intel处理器, 由SP加偏移量访问一个变量需要多条指令才能实现。 因此, 许多编译器使用第二个寄存器, FP, 对于局部变量和函数参数都可以引用, 因为它们到FP的距离不会受到PUSH和POP操作的影响。 在Intel CPU中, BP(EBP)用于这 个目的。 在Motorola CPU中, 除了A7(堆栈指针SP)之外的任何地址寄存器都可以做FP。 考虑到我们堆栈的增长方向, 从FP的位置开始计算, 函数参数的偏移量是正值, 而局部 变量的偏移量是负值。 当一个例程被调用时所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保存前一个FP(这样当例程退出时就可以 恢复)。 然后它把SP复制到FP, 创建新的FP, 把SP向前移动为局部变量保留空间。 这称为 例程的序幕(prolog)工作。 当例程退出时, 堆栈必须被清除干净, 这称为例程的收尾 (epilog)工作。 Intel的ENTER和LEAVE指令, Motorola的LINK和UNLINK指令, 都可以用于 有效地序幕和收尾工作。
3、普通的8051MCU堆栈指针只有8位,所以堆栈不可能超过256字节1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