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兴起于中国北方草原,是历史悠久的强大民族。他们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自古以来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草原的辽阔造就了蒙古族人民性格的豁达开朗,而长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格外地粗犷、豪放、勇敢,草原广阔、人烟稀少、居住分散,所以使得蒙古族人民格外的热情好客。
这一期,将向你介绍草原雄鹰——“蒙古族”婚俗
蒙 · 古 · 族 · 婚 · 俗
婚礼,蒙古语称“好力牧”。蒙古族婚礼,是蒙古族风俗礼仪中绚丽多彩的乐章,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婚礼上新郎要受掰羊脖子的考验,摆“乌查”宴表示敬意等程序,展示着传统婚礼丰富多彩的内容。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及帮忙
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 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新郎换上新娘亲手缝制的新装
婚 · 礼· 五 · 部 · 曲
步骤一:
婚前一日,新郎带上弓箭和佩刀,穿上新娘亲手做的袍靴,由一群男傧相陪伴,前去亲迎。至女家,先拜过岳父母,向佛前献哈达,递鼻烟壶,说谦卑吉语。岳父赠以荷包等物。此日作彻夜欢,席上对歌,有“求名歌”、“迎亲歌”、“劝嫁歌”、“宴歌”、“送亲歌”等,歌唱的双方有男方请来的歌手和宾客,女方则多是姑娘的嫂子和女友。歌子多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套曲,也有即兴编唱的,歌词优美、滑稽,充满智慧和喜剧气氛。有些地方男方娶亲时专请职业歌手去唱喜歌。东部边远草原也有因无祝词歌手不能对歌的,但《求名歌》要唱,求名礼必须进行。一般做法是宴后新娘背脸端坐,姨姑姊妹围坐四周,婿向女背半跪问名,女故意不答;婿想方设法问之,终不答,最后则由陪坐姊妹告之。
新郎接过岳丈赠送的蒙古袍
步骤二:
晚间举行“沙恩吐宴”,这是女方设的第二道宴,也是新娘出嫁的离别宴。席间,新娘、新娘嫂子和姑娘们坐一桌。姑娘们和新郎争夺“沙恩”(俗称“嘎拉哈”),因“沙恩”象征儿女联姻,“连着骨肉连着心”,执事人有意偏袒,总是让它为姑娘所有。于是歌手便唱起《赞沙恩》、《亲家歌》、《姑娘的歌》、《额莫的歌》等宴歌,向对方索取“沙恩”,最后唱到《报时歌》。因为启程时间已到,女方姊妹才无可奈何地把“沙恩”交给新郎。之后新娘与父母、姊妹们哭诉惜别之情。
颂词人在为即将出嫁的新娘颂词
步骤三:
清晨,送亲时辰一到,新娘被叔父或兄长用毡子抬上喜车。出发前,新郎骑马绕喜车跑三圈,以示留恋、告别,然后启程送亲。送亲人跟着随行。蒙古族送亲人员较多(惜有“蒙古人送亲——一大帮”之谚),娶亲途中双方策马疾行,互相追逐,或女方抢新郎帽子为戏,阻车前行,保存古代抢婚遗俗和草原婚俗特色。娶亲至男家,新郎解下弓箭和佩刀,供于佛前,或放在马窗西侧(以西为大),以为镇邪之物,三日之后,新娘珍重收起,作为吉祥物,终身收藏。
新娘的舅舅把新娘抱上婚车
步骤四:
喜车按时辰到家时,男家出来四个媳妇向送亲队伍问安敬酒。新娘的嫂子接过酒杯后,向四方洒酒敬神,再向车轮洒茶水洗尘。然后拜天地。进屋后请全福人“分头妈”(亦称干娘)为新妇梳头。分头妈执绵羊右腿骨用作簪柄,分发作两绺,与新郎栉下的发丝合在一起梳成媳妇头。颇有古“结发”之遗意,寓有“白头偕老,幸福绵长”的吉兆。新娘梳洗完毕,行拜火礼。院中置一方桌,桌旁生一盆火,桌上放有弓箭、羊骨。新婚夫妇并跪拜之。同时请喇嘛诵经祝福。古时的拜火礼为手持羊尾油,用火点着,投入火中,对火三叩首。1949年后,娶亲回来,门前要点燃两堆火,目的同样是用火避邪,日子火旺。
现代蒙古族婚礼中的祭火仪式
步骤五:
之后,是新妇拜见公婆和亲属,行拜见礼。礼毕,开始婚宴。路远的送亲人(如母亲)有留宿三五日始去者。结婚三天后嫂子带食品来看新娘,七日回门。
婚 · 礼 · 歌
结婚是大喜的日子,又是长远分离的悲痛的日子,蒙古族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这个时刻自然要用歌唱去表达情感,于是便产生了蒙古族《婚礼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唱《婚礼歌》逐渐形成了一个半职业性的“贺勒莫沁”(婚礼演唱家,歌手)。男方称贺勒奠沁或歌手,女方称嫂子。
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
《婚礼歌》有固定的套数,进行中可随意创作。歌词多为谣体祝词加固定曲调的歌唱。《婚礼歌》分三类,其一是婚礼仪式歌;其二是婚礼宴歌;其三是婚礼娱乐歌。歌子贯穿婚礼全过程,颇似一出完整的有情节的妙趣横生的多幕剧。
产生于郭尔罗斯的《蒙古族婚礼歌》非常完整,包括七部分,分别为:
1. 劝嫁歌(包括梳妆、劝嫁)。
2. 迎亲歌(包括盛装赞,祝箭歌、赞马歌、贺喜)。
3. 求名宴歌(包括献奶酒、献沙恩、求名问属)。
4. 献茶歌(包括盘古歌、劝诫歌、贺喜歌)。
5. 沙恩吐宴(包括报宴歌、祝酒歌、论酒歌、赞沙恩、亲家歌、姑娘的歌、额莫的歌、报时歌)。
6. 送亲歌(包括赛马歌、头门歌、献哈达和荷包歌)。
7. 婚仪歌(包括揭帷幕、拜火歌、拜双亲、祝愿歌)。
演唱者只需四弦琴伴奏,其余器具为婚礼仪式方面的器具,比较简单。《婚礼歌》长期流传于民间,并在蒙古族民俗生活中流传使用。
蒙 · 沪 · 情 · 缘
新郎新娘挑起欢快的舞蹈
2010年5月24日上午,为期5天的上海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正式开幕。作为内蒙古活动周内容之一的《蒙古族婚礼》正式登上了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小演出区的舞台,向世界展示草原风情、民族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人的观看。
《蒙古族婚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剧目以丰富的内容和地域特点为观众展现蒙古族的婚俗风情,浓缩蒙古族娶亲过程的精华,寓情于歌舞,场面热烈欢快、诙谐喜庆、品格高雅,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魅力,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美国华侨蔡先生说,表演的很好,通过演出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特色、内蒙古的风情。浙江的罗先生告诉记者,蒙古族的婚礼非常热闹、很有特点、很有趣。
蒙古族婚礼——婆家给过门的新娘梳头,标志着新娘人生一段新的开始
美 · 丽 · 科 · 尔 ·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