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释义】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山海经》中的鸩鸟
东汉时期,邺城有一个名叫霍谞的人,他从小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很有名气。霍谞为人坦荡,明辨是非,富有正义感,而且颇有胆识。他做尚书仆射时,大将军梁冀专权乱政,霍谞不顾奸邪佞臣的迫害,屡次上书皇帝,指责梁冀的罪行,后来梁冀被诛。
霍谞耿直敢言的性格小时候就表现得很突出。他十五岁时,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诬告擅自删改朝廷法令,因而被捕入狱,遭到严刑拷打,苦不堪言。
宋光进了监狱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他小时候就常常和舅舅在一起,舅舅对他非常疼爱,教给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做一个学识渊博、刚正不阿的人。霍谞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出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认为自己不能坐视舅舅蒙冤受屈,于是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申辩书,替舅舅申冤。霍谞开诚布公地在信中亮明了身份,然后用人情事理去为舅舅申辩。
霍谞在信中写道:“我舅舅出身名门,身居高位。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秉公守法,从而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怎么会冒着杀头之罪去篡改朝廷的法令呢?他有必要这样做吗?这样做就如同一个十分饥饿的人,拿有毒的附子来吃;口渴的人,取鸩鸟毛泡的毒酒来喝一样。不但解不了饥渴,而且立刻会中毒而死,有人会做这样的傻事吗?我的舅舅位高身贵,他能去做自己害自己的事吗?将军您德行高尚,威仪天下,请您明察是非。”
梁商看过霍谞的书信,觉得很有道理,而且他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于是下令重新审理宋光的案子。后来,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谞也因为这封理正言直的申诉信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