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长乐县属于哪个市!福州市长乐区向新出发

时间:2024-07-19 14:01:58
长乐,别称“吴航”,枕山、滨江、面海,闽江从这里汇入东海。

  这座拥有14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人文荟萃,文脉连绵,自古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孕育了吴航文化、江海文化、海丝文化等灿烂文化。文脉流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长乐人,滋润着这座城市繁盛至今。

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陈铭清 摄

  赓续千年文脉,融入时代发展。今年恰逢长乐建县1400年,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长乐将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赋能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弘扬交相辉映。

  千年古城文脉传

姜亮 摄


  走进区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浮雕、瓷器、书画等文物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诉说着长乐悠久而璀璨的历史与文化。

  据史料记载,长乐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商时属扬州,秦汉时期属闽。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吴越先民撑着扁舟击浪而出,筚路蓝缕,文明种子在长乐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据《长乐县志》及文史学者考证,最早有关长乐的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距今近两千年。春秋、三国时,吴王夫差、东吴孙皓在六平吴航头造船,长乐别称“吴航”因此得名。

  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隶属于泉州(今福州)。同年改名长乐,取“长安久乐”之意,建县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

  千年文脉绽放时代之光。在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人流熙攘,商铺林立,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座以牌坊街、古建筑为文化地标的古街,至今保留着“五街十巷”的布局,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福州乃至闽东地区街市的格局,是见证长乐历史文脉的“活化石”。如今,徜徉在古朴老街,人们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商贾文化与历史风韵。


  同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还有梅花古镇。近年来,为让古镇风韵得到更好保护,我区立足特色渔镇优势,按照保护优先、修缮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活用江海资源,将“渔”的元素融入当地古厝开展活化利用,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古镇”。2018年以来,区镇两级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推进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目前已成功活化利用10栋传统建筑,改造活化利用为特色古街咖啡屋、网红民宿“梅城壹号”,在彭家大院、许孝位故居等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承增光添彩,助力梅花镇焕发新生机。

姜亮 摄

  “保护好古建筑与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与城市文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全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守住历史文化根脉,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和平古街、梅花古城、九头马古民居等一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名镇、文物建筑等历史文脉“活”起来,重新焕发生机与光彩。“我们将持续推动古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等相关工作,让丰富的历史文脉与文化资源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人文鼎盛誉八闽

  六平山下,绿树成荫;汾阳溪畔,流水环绕。这片山水交融之地,亦是文脉滋长之地,和平街便在此孕育而生。

陈强摄


  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学子徜徉在这深深古厝之间,与先贤跨时空对话,一座座古朴庄重的书院将他们的求学故事娓娓道来。

  明代国子监博士林慈在《进士题名记》中提到,“长乐文风之盛,萌芽于唐,呈露于宋,而大阐于我明”。来到潭头镇晦翁岩边,看着那斑驳石门岩壁上清隽的手书“读书处”,仿佛能遥望见800多年前,朱熹在此讲学的身影。宋庆元元年,这曾是朱熹为避“伪学”之禁所寓居之地,也是在这里,他成就了郑性之、张洽、刘砥等名儒、名宦,朱子理学得以发扬光大,长乐书院文化的启蒙也由此而始。

  自宋代开科登第开始,长乐人更是牢牢把握“耕读传家”的机遇,通过耕读走上求取功名的道路,长乐书院文化由此盛行,书院遍地开花,尊师重教、文明尚学蔚然成风。在长乐城区,便有南山书苑、吴航书院、龙峰书院、东溪精舍等。其中,由此衍生出的“一门五进士”“一门三举三翰林”“父子同科”等美谈,皆是盛行百年的文苑佳话。科举时代,长乐涌现出11名状元、955名进士,科举题名者、功业立世者,不绝于史册,“进士之乡”实至名归。

  1911年,美国人办的岭沙女校迁到和平街府埕顶一带,开启了长乐近代教育的先河。同年,作家冰心随家人乘船从山东烟台、上海返回故乡长乐,长乐人在现当代文坛初露锋芒,随后群星璀璨。

  在现当代其他领域,长乐人也大放光彩——造船海航方面,有海军上将黄钟瑛、海军总长林建章、海军总司令蒋拯;农业水利领域,有农学家、教育家林冠彬;理科方面,有中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高鲁、著名化学家郑贞文……时间的长河,为长乐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长乐以人文鼎盛享誉八闽,以多域美名贯彻古今,不断书写着闽都文化的辉煌篇章。

  百年侨乡日日新

  走进位于鹤上镇青桥村的陈振龙纪念馆,只见建筑高大庄严、气势恢宏。在馆中的番薯学堂内,墙上挂满了关于番薯的诗文,书香气息弥漫,番薯农耕工具整齐陈列,对外展示。

陈振龙故居

  在这三尺讲台、一方书桌之间,陈振龙冒死从吕宋岛(今菲律宾)带回番薯藤拯救国民饥荒的故事,让来者听得入迷。

陈振龙故居内的陈振龙雕像

  地处江海之间,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长乐这座滨海小城自古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造就了长乐人驾海搏浪、勇立潮头、能拼会赢的开拓精神。

  从陈振龙“堪比神农”的壮举,再到长乐人“下南洋”,不畏艰险、勇闯四方的勇气,在长乐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早期的长乐人出走异乡谋生,在茫茫天地间找寻出路,以剪刀、理发刀、菜刀、瓦刀这“四把刀”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长乐移民、留学和劳务出国人数日益增加,新一代的华侨从原先的劳动致富逐渐转向了知识致富,从“四把刀”变为“三师”(医师、律师、工程师)、“三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为侨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长乐“侨文化”步入一个崭新时代。据统计,至2022年,长乐在外华人华侨达75万人。

  岁月流淌,精神依旧,华侨远征海洋的勇敢故事,如今依然为侨乡人民所追忆。而在今天,作为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长乐积极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步履铿锵

姜亮 摄

  向海图强的故事正在续写。在这里,滨海新城加速崛起。随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的不断建设,不仅有更多长乐人走出去,也有更多海外客商走进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119条,飞机每天从头顶呼啸而过,忙碌不息。在一期的基础上,机场二期正在加快扩建,二期按照2030年36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45万吨货邮吞吐量、27.7万架次飞机起降架次进行设计。

  2022年,我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设立大华首钻旅游、福建天晟云建材等外资企业19家,引进省外跨境电商重点企业3家,落地薛航集团、纵腾物流、福航海航等临空产业项目。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总投资超320亿元的达华卫星、海洋生物新材料等15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海上风电A区、C区工程并网发电,成功引进第二家远洋渔业企业,松下港区货物吞吐量近3500万吨……

  向海而生,向海图强,向海发展,向海开放。

  长乐,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已成为福州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驱动力。在每一位长乐人的共同书写下,长乐的新时代发展篇章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