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档案馆编辑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收录有毛主席毛笔行草书写的《木兰辞》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全诗记述了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孝养双亲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的形象最早就出现于《木兰辞》中。
毛主席将《木兰辞》这首三百多字的长诗一口气书写下来,表明他对这首诗很喜欢,同时对花木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非常欣赏。毛主席一生都在提倡花木兰精神。
万花山位于陕北延安西南十公里的杜甫川,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中国四大牡丹原生地之一。1939年和1940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曾两次徒步到万花山观赏牡丹,毛主席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待全国解放后,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
毛主席一向重视民兵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1952年毛主席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9月毛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
1961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纵容下,猖狂叫嚣反攻大陆,并不断对我国沿海进行骚扰,国际形势非常紧张。因此,毛主席指示全国进一步加紧了对民兵的训练。北京首先响应,成立了首都民兵师、民兵方队。
李原慧
当时在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的李原慧,积极响号召,参加了首都民兵方队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并在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大庆那天,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检阅结束后,李原慧兴致勃勃地照了一张全副武装的相片以作纪念。
1960年的一天,李原慧送文件到菊香书屋。这时,正站在窗前沉思的毛主席忽然问她:“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参加啦。”小李回答。“你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毛主席又问。“这……”小李想了想答:“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呗。”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参加过民兵,李原慧从笔记本里拿出那张全副武装的照片给毛主席看。照片上,小李剪着短发,白衬衣束进蓝色长裤里,右手扶着步枪,昂首站在一棵树旁,背景是明净的蓝天和远山。“好英武的模样哟!”毛主席称赞道,“这才是中华好儿女嘛,既能文又能武。”
毛主席又问道:“小李啊,这张照片送给我作纪念吧,行吗?”李原慧笑着点点头,说:“好吧,送给你。”
过了几日,李原慧正在机要秘书处整理资料,毛主席拿着一本书,走了进来,说:“小李,拿了你的照片,我也得赠给你一份礼物,这诗词就送给你了,你瞧瞧。”
李原慧接过毛泽东手里那本书,只见是本地质常识书,在半页空白的地方,他龙飞凤舞写下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李原慧又惊又喜,腼腆地说:“主席,你太夸奖我了,我哪配得上……”
“哎,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说罢,毛主席爽朗地笑起来。
这首诗很快通过报纸传遍全国,还有人作为歌词谱上了曲,唱遍大江南北。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生动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其主旨和《木兰辞》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是新时期花木兰精神的一曲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