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新形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4-08-03 12:16:43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采取有力举措,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规模生产。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2.2万家,辐射带动近一半农户,其中种粮合作社达48.3万家。

从这个数据可见,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部分合作社的质量逐步提高,也呈现出形式趋向多样的特征,增收作用相对明显。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普遍存在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人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经营不善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空壳社,不符合合作社基本原则,违背合作社制度的本意......。

对于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情况,业内专家也提到过相关看法,其中温铁军教授认为:“目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打着合作社的旗号来谋取和分配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张晓山教授认为:“集体经济的溃败,并不是因为他是集体经济所致,而是让集体经济形成了大量的以私人个体经济为内涵的利益,使得集体经济蜕变为干部经济”这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从理论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常规下这类集体组织,它是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根本。

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新科技、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产品数量和质量,为市场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这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存在的真正意义。

那么,从当前实际问题出发,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短缺。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合作社提升素质、健康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实人才队伍,吸纳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是合作社的当务之急。

当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也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积弊。虽然很多合作社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具备组织经营的各种条件,但在社员素质上却仍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先进技术、规模化经营理念等在推广时存在阻碍,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是资金不足。任何一个经济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虽然各项政策促使合作社发展突飞猛进,但各类冲突与问题接踵而至,规模较小、资金供需不平衡、内部管理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而资金供需失衡问题尤其严重。

即便是国家每年都有相关补贴,但是面太窄,能获得扶持补助的,往往只是极个别运作起来的合作社,而且还得与乡镇等上级领导关系好的合作社方可得到相应补贴。

由此一来,使得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发展不起来,最终只是一个挂牌的空壳合作社了。

三是当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没有完全按照合作组织原则运行,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不能充分履行职责,部分合作组织没有形成组织成员控制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社员相互约束力不强,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不强,只能利益共享而不能风险共担。

同时,在产中管理和产后加工处理组织化服务水平较低,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数合作社只发挥了产前组织化的功能,尚未发现组织化更加深入的功能和机会。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规程,缺乏整体经营,最终因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市场经济价格上的低迷,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当,农民纷纷退社。

当然,国内也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成功,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服务类等合作社,但是它们一定具有领导重视,政府推动;人才支撑、强化培训;科技支撑,提升质量;组织化程度高,管理规范等成功经验,包括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真正起到了农村经济组织的领军作用,切实为广大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基于上述问题,不得反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村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如果运行不当,势必会走向失败。

而且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更重要的制约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这将意味着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走上弯路。

因此,必须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予以规范,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发挥到集体经济的作用,让他成为老百姓受益的经济,而不是少数干部来支配、使用、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