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顾名思义,是指小型水生生物。由于个体力量太弱,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运动方向,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浮游生物其实种类繁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浮游生物小于微米,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但也有很多例外。例如,水母也是浮游生物,但它们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浮游生物略有冲突。任何符合漂浮条件的生物,无论是虾、蟹、昆虫、微藻,甚至某些真菌或病毒,都可以归类为浮游生物。学术界一般所指浮游生物,主要讨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大自然总是遵循它自己的原则。浮游植物无一例外地充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生长,并且作为消费者是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许多海洋生物为海洋提供能量,浮游动物不断繁殖。可以说,浮游动物是海洋生物链的第一部分,是任何大鱼吃小鱼的基础。如果浮游动物数量减少,将影响数千万物种的生存。
比如蓝鲸喜欢吃的磷虾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浮游生物。尽管磷虾的名字中有“虾”这个词,但它并不是虾。体长0.16厘米至6厘米,成年体重仅2克。它们属于甲壳纲磷虾目。它们随洋流成群漂浮,是典型的浮游动物。
在南极洲,磷虾是须鲸、许多鱼类、企鹅甚至其他鸟类的猎物。目前,世界上已发现85种磷虾。它们出现在世界各地,从温暖的热带地区到寒冷的极地地区。据估计,仅最著名的南极磷虾就含有近5亿吨(一条南极磷虾最多约2克)。如此大的数量提供了自然循环的运行。磷虾吞食水中大量的微藻和冰藻。与虾不同,大多数磷虾是过滤器,利用其密集的胸部和四肢形成过滤器来捕获漂浮在水中的浮游植物。
磷虾对人类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磷虾本身富含优质蛋白质、Omega-3脂肪酸和DHA。虽然磷虾油的成分与鱼油相似,但因其较高的营养活性而更受欢迎,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甚至动物饲料中。因此,人类捕捞磷虾已经有几十年了。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南极磷虾的数量。尽管短期内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人工捕捞不会影响全球近5亿吨磷虾种群,但多项研究表明,过去40年磷虾数量减少了近80%。此外,由于全球变暖,磷虾在幼年阶段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温,一些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可能会比目前水平继续减少40%。这将对整个海洋生物链产生巨大影响。
中小型鱼类数量急剧减少后,许多物种将再次面临食物短缺。相关环保组织还指出,南极磷虾捕捞威胁着企鹅和鲸鱼的栖息地。磷虾在生物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更重要的是,磷虾是南极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磷虾通过排泄将腹部浮游植物留下的碳沉积到海底。吃磷虾的动物 吃磷虾的动物携带的碳会在这些动物体内沉积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这些动物死亡并沉积在海底,在那里被深海中腐烂的动物消化。数以亿计的浅红色小磷虾成群结队地在冰川覆盖的水域中游动,每年在海底储存近230万吨碳,相当于350万辆汽车每年的碳排放量。
因此,如果磷虾数量大幅减少,必然会减慢自然碳循环,加速气候变暖。引发了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目前,虽然磷虾捕捞前景尚不明朗,但仍需要大量调查研究。然而,2018年,在各方努力下,中国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全球五大磷虾捕捞巨头联合宣布,从2020年开始,永久停止在我国生态敏感海域捕捞磷虾。南极半岛。各方均已退出南极48号敏感区(约占总捕捞量58%)的所有捕捞活动。这一行动也使得南极磷虾相对可控,不受人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