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超市都能成为世界500强
瑞士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人口也只有800多万人。
但是这800多万人的消费力却强的离谱,瑞士有个连锁超市品牌叫COOP,属于垄断级别的超市集团。开始只在瑞士本土经营。
靠着800多万人的消费力,就让COOP冲进了世界五百强,可以想象瑞士的物价有多贵。
看不懂的中文菜单
瑞士因为退出了欧盟,所以通用的货币不是欧元,是瑞士珐琅,跟人民币的汇率大概是1比7。
在瑞士吃顿麦当劳套餐,大概要消费200元人民币左右,算是非常便宜的了。但是味道和国内的完全不同,酸酸的不好吃。
瑞士中餐厅不多,因为政策和物价问题,移民的华人也不多,我住的酒店旁边有个COOP超市,万幸里面有个开放式的中餐排挡,是一家福建移民开的。
我们很兴奋的去点餐,发现菜单全是德文和法文,根本看不懂,就问老板有没有中文菜单,老板翻箱倒柜在废纸堆里找出一张A4纸压膜的菜单,上面的每个汉字我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却完全看不懂。
当地的规定是,菜单必须写清楚食材和烹饪方法,然后就出现了下面这张不伦不类的中文菜单。
实际上就是盖饭,一份套餐价格大概是人民币250元左右。
比较出名的芝士火锅,消费会高一些,人均要400人民币左右。
天价打车,连公交都坐着心疼
瑞士打车属于奢侈消费,老百姓平时都是开车或者绿色出行。
有一次打车送客户去一个酒店,计价器看的我心惊肉跳。
国内计价器是一块钱一块钱的跳,瑞士的计价器是一毛一毛的跳,所以你会看到数字一直不停的上涨,跳一毛就是7毛多人民币,转的飞快。
起价费我忘记了,只记得大概9公里的路程,行驶了20分钟左右,结账金额差不多800人民币,幸好是公费报销。
打车贵,公交车也不便宜。国内公交车通常是一元起价,后面递减,瑞士公交车一站地起价费约合50人民币。不用说中国人,欧洲其他国家,到瑞士一样吃不消。
SBB小火车
苏黎世的公共交通很发达,除了公交之外,连通整个城市的是SBB快轨,跟地铁差不多。价格和公交车相仿,一站地50人民币左右。
有趣的是,这个小火车除了驾驶员,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没有人管你买不买票,也不查票。或者坐5站,只买两站的票,也没人管你,全凭自觉。
可以在APP买票,也可以到站内电子设备买票,没有监管系统,上下车都随意,车站也没有大门,很多老大爷就把车站站台当公园,每天在那坐着聊天。
这个跟当地文化有关,优先选择相信你,把所有人判断为足够诚信,自觉遵守规则。但是一旦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在这个信誉国度寸步难行。
当地收入有多高
瑞士消费如此之高,当地人收入自然很高。
瑞士人均年收入约是10万美元,也就是每个月5-6万人民币,所以才能支撑如此高的消费。
瑞士的福利非常好,街边流浪汉跟我们国家的乞丐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福利机构是给他们提供食宿的,并且每个月也有折合2-3万人民的补贴。他们只是喜欢流浪的生活而已。碰到几个流浪汉,不要钱不要饭,只要烟,因为中国的香烟好抽。
瑞士很会享受生活,工作两三年,就跑去世界各地玩一圈儿,度假是家常便饭,拿他们本国的收入,去大多数国家都是降级消费。
好山好水好无聊
瑞士面积不大,景色却非常优美,比如茵特拉肯,采尔马特等等。
但是超发达国家的生活很无聊,没有人山人海,没有市井气。
因为倒时差的关系,睡不着出去晨跑,六点多的大街上没人,也没有路灯路灯。乌漆嘛黑,完全见不到国内早上的热闹景象。
除了芝士火锅这类当地招牌的餐厅,普通的餐厅通常7点左右就都关门了。
商场下午五点就开始打烊,周末也要放假,晚上或者周末想去逛吃根本无处可寻。
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们晚上只能聚在中央火车站里聊天打屁。
大多数瑞士人的业余活动就是周末去马特洪峰滑雪,根国内娱乐的丰富度没有可比性。
从瑞士到巴黎,买啥都觉得便宜
出差期间有空闲,和几个同事飞到巴黎玩了一天,在瑞士待过,到了巴黎简直有点去乡下赶大集的感觉,买什么都便宜,物价至少低了三倍。
所以消费习惯真的是怕对比,怪不得现在很多人跑去泰国度假。
相对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国家是真的方便,生活的丰富性,便利程度,都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